成都理工大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省会成都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大学城路三段号),简称“成理”。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同建设,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年,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新中国第三所地质院校。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年,学校由地质部领导转至四川省,并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后恢复地质部领导。文革开始后,学校停办多年,并改由四川省领导。高考恢复后,学校开始招生,并在年再度恢复招收研究生。年,学校再次回归地质部领导。
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年,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同西南石油学院联合建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
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年,学校由中央转至地方,开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其中本科生人,全日制研究生人,非全日制研究生人。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有74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2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质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土工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等。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电子商务、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表演、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应用化学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会计、工程管理、艺术(广播电视)等。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有地学核技术、数学地质、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戏曲文化传播与文旅产品研发数字化技术、矿产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的科研成果代表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高坝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反馈》,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
学校主持的学术期刊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矿物岩石》、《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等。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现与成都市在校区内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学校迄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21万名优秀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专家,其中有两院院士4人(刘宝珺院士、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崔鹏院士)。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赖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南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方方,四川省地震局局长吴耀强,福建省地震局局长刘建达,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卢映详,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胡忠义等。
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东华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许从年,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西华师范大学校长王元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果胜,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赵明阶,西昌学院党委副书记杜正聪,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文彪等。
因此,西南地区,对于成都理工大学相关优势专业感兴趣,不妨考虑一下学校。